top
> 凯发国际k8 > 相关动态 > 正文

疫情下跨国医疗中介生存现状|疫情下跨国医疗中介生存现状-凯发国际k8

相关动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30 11:12:12
[摘要]近年来,为了治疗癌症,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选择远赴重洋,寻找更新的药物和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原标题:疫情下跨国医疗中介生存现状:带人国外看病业务骤降 有的改行出口防疫物资)

  这是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不管谁罹患癌症,他的人生都至少会被按下暂停键。近年来,为了治疗癌症,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选择远赴重洋,寻找更新的药物和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他们当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出国,大部分对国外环境不熟悉、英语达不到正常沟通的水平。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更专业的“中间人”与国外的医院、医生衔接,而这些“中间人”往往来自跨国医疗中介机构。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内近10家跨国医疗中介机构和多位从业人员,直面这场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各国收紧签证和出入境政策,往返航班从以前的每天数班缩减到一周一班……种种变化都在威胁跨国医疗中介的生存。受访者中,规模较大的机构现金流尚能维持一年;规模较小的机构只能减房租、降薪或是优化人员。大家都在静盼,疫情过去、海关开闸、航班复飞的那天尽快到来。

\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展览会上的参展医疗机构 视觉中国图

  患者计划被打乱:国内的出不去,国外的回不来

  1月中旬,张雷委托广州壹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加健康)到日本某医疗机构接受甲状腺肿瘤的检查治疗,计划停留14天。

  1月23日,武汉封城。一周后的1月31日下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美国公共健康紧急事件,从美东时间2月2日下午5时开始,过去14天内曾到访中国的外国人(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除外)将被暂时禁止入境。

  壹加健康负责人许万鹏当时判断,疫情严重后,出入境政策肯定会发生变化。张雷的籍贯是湖北,必须重视这一情况。他连夜和日本医疗机构、客户、壹加健康的医疗翻译和地接团队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建议尽量缩短张雷在境外的治疗和滞留时间,以保证他接受治疗后能尽快安全地回到国内。

  2月1日,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日本政府首先限制持有湖北省签发护照的和14天内在湖北省逗留过的人员入境。3月5日,日本政府再次调整了针对外国入境者的限制措施。现在看来,许万鹏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张雷术后顺利回到国内休养,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疫情影响。

  不只是张雷,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治疗计划,有些无法如期出国的患者主要通过远程咨询获得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爱诺美康国际医疗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诺美康)在凯发国际k8官网上分享了疫情之下,美国肿瘤治疗专家为晚期直肠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例子。

  51岁的汪先生是一名晚期肿瘤患者,2019年12月底再次复查ct两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大。疫情之下,几乎所有人将目光转向了新冠肺炎患者,各种医疗资源向疫情防控倾斜。由于医疗资源暂时紧张,汪先生很难得到良好治疗。汪先生也咨询了几个医生,他们对于治疗方案口径不一。

  肿瘤不等人,好的医院也几乎停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又不能出错。焦急之中,曾经通过爱诺美康出国就医的商界朋友向汪先生推荐了这家机构。爱诺美康在正月初五(1月29日)接到了汪先生的请求,在进行病历整理、翻译、联络国外专家后,确定在正月十二(2月5日)晚上九点,由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中心主任jeffrey meyerhardt博士与汪先生进行远程治疗方案咨询。

  整个咨询过程长达50分钟,美国专家帮汪先生明确了治疗方向,并告诉他仍有手术机会。今年6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汪先生经过7周期化疗后,肺部肿瘤数量由4个变为1个,病情缓解。

  远程咨询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跨国医疗机构为国内客户能提供的最佳方案之一。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诺一家)创始人、董事长蔡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疫情暴发后,原本打算过完春节再出去治病的,还有一些中途回来过春节的客户都出不去了,而目前盛诺一家还有几十位客户在国外。“只能等,在国外的患者都能正常去国外医院治疗,但在国内的患者就只能在国内治疗,再就治疗方案和进展与美国医生视频交流。”

  许万鹏也与客户沟通,把非重症患者的出国就医计划延迟到年底,对于重症患者则建议在国内治疗。

  中介机构受冲击:业务量骤降,“生意的门堵了”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坐落着过去16年中有13年排名全美第一的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国际病人中心负责人玛莎·科尔曼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从2015年开始,中国病人人数就位列医院各国国际病人人数首位。

  实际上,出国看病除了要花费高昂的医疗费用,还需要面对翻译病历、联系医院、寻觅医生、预约排期、长途飞行及当地食宿等现实问题。中国人出国看病,多数是寻求癌症治疗,基本将目光放到两个方向——是否有新药、是否有适合的治疗方案。随着中国病人人数越来越多,跨国医疗中介应运而生。多家机构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前几年,公司的业务量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速较快。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航班停飞,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很多人的出国看病计划被打断。对于这些“中间商”而言,客户失去流动性意味着“做生意的门被堵了”,几乎所有机构从今年2月份起都面临营业额和业务量大幅下滑的局面。

  盛诺一家在2月份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蔡强还记得,公司刚成立时,没人知道出国看病这回事,也没有人相信他们。那时候,公司只有5名员工,很艰难地找到第一家愿意合作的美国医院,全年只有两个客户。目前盛诺一家一年的营业收入已经增长了几百倍,成为行业里的头部企业,但当下这种情况是其成立九年来第一次遇到。

  疫情对盛诺一家的冲击显而易见。5月中旬,盛诺一家日本分公司的员工罗琳(化名)要送一位患者回国,这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送机任务,但在疫情期间却显得特别珍贵。罗琳在分享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在疫情以前,她几乎每周都要给多组客人发送接送机的提示信息。但疫情发生后,这样的接送机工作却格外珍贵。现在,她更多的工作是服务好留在日本接受治疗的客户。

  日本富士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潘呈祥也对记者坦言,疫情发生后,公司业务量确实减少了很多,目前客户没法到日本,所有赴日本的面诊和治疗业务暂停,但复诊业务正常进行。公司把中国国内医院检查的电子资料发送到日本医院进行复诊。

  “平时(疫情以前)也有去不了的客户会采用这种模式,国内治疗听国内医生安排,日本治疗听日本医生安排,没去日本一律以国内医生意见为准。”潘呈祥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两国医生所处的医疗环境、技术手段和可选药物不同。

  但蔡强还是提到了远程视频问诊的局限性。他坦言,这种远程交流的效果肯定不如直接面对面治疗,但大部分客户还是能接受,过段时间各国会陆续开放出入境政策,情况也会好起来。

  机构疫情下求生:服务好客户,维持住现金流

  为国内患者提供远程问诊和服务好延期归国的患者,是当下很多海外医疗中介能够提供的有限服务。疫情之下,得到客户认可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蔡强看来,为没能如期回国的客户提供后勤保障,兼顾他们顺利看病和免受病毒感染非常重要。在美国休斯敦,无法如期归国的盛诺一家客户接近20位。一边是疫情,一边是急需去医院定期复诊、治疗的客户,盛诺一家休斯顿分公司经理邱澄和办公室主任黄义峰深知,客户的治病时间宝贵,而顺利治病的前提则是尽可能让客户和家属避免接触感染源。

  疫情之前,盛诺一家休斯顿分公司每周会安排住在公寓的客户去各大超市、商场采购。3月下旬以后,随着确诊人数增多,邱澄决定全面取消客户和家属去防护差、潜在感染源特别多的超市和商场购物,对于常用的商品和防护物资由公司后勤团队网上代买,而原来去华人超市的行程也改为提供购物清单,由后勤团队每周三次代买。

  “到目前为止,休斯敦盛诺客户和家属无一感染新冠病毒,这些都离不开团队的努力。”蔡强感慨,很多重症患者的年龄偏大,人在海外,语言不通,也没有交通工具,癌症病人本身免疫力低,较正常人更易受到病毒侵袭。能否保障海外客户的安全是蔡强最担心的事情,这次疫情对于盛诺一家来说也是一次历练。

  2月下旬,蔡强在盛诺一家的内部会议上表示:“这是最黑暗的时刻,这也是最好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人问蔡强,这次疫情会对公司造成多大打击,盛诺一家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扛过这次困难。蔡强也认为,灾难之下,企业的现金流能否维持住特别重要。

  “这期间(2月20日),我找财务部仔细核实了已有的现金存量,计算我们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我们今年的所有收入为零,目前的自由现金流可以维持一年以上运营。按照2、3、4三个月的现金收入为零,5月份以后逐渐恢复,我们的现金流可以维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蔡强提到这点时不经意间透出自信,他认为这要归功于盛诺一家极其审慎的经营和近期融资。

  而在蔡强看来,在所有人都很痛苦,觉得未来一片黯淡的时候,其实是利空出尽,好消息将接踵而至。他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公司业务会逐渐好转,甚至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

  潘呈祥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疫情对中国普通的海外医疗中介机构造成较大影响,头部企业则要具体看之前的现金储备和盈利状况。海外医疗中介机构如果在海外没有设立分公司,盈利状况没有外界想象那么乐观。成本控制合理和现金储备足够的企业没有问题,但从疫情暴发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六个月了,应该已经有一批企业出现困难了。

\

  企业如何渡难关:有的开源节流有的开始做贸易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许万鹏采取的办法是开源节流。他告诉记者,这时候公司要撑下去,必须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勒紧裤腰带,静候疫情过去。上个月,他终于跟业主协商好,退租了会议室,会议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每个月也要几千元的租金、水电和物业管理成本,“目前这种环境下能省则省”。

  许万鹏负责的壹加健康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海外医疗服务,包括精密体检、海外转诊、辅助生殖等服务。疫情之后,很多国家限制入境,公司的营收报表一度非常难看。

  “本来想根据国家政策向业主申请2、3月份的免租,业主没有同意,公司退租了一部分物业。另外就是与以前的一些兼职人员暂停合作,不发底薪,等疫情过去再说。核心团队不能裁,因为这么多年,还积累有不少客户需要正常服务。”许万鹏表示,医疗服务行业有其特殊性,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关门大吉,服务是不能停止的,要把客户的医疗需求放在第一位。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里,像壹加健康这样选择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有很多。许万鹏说,前几年这个行业发展很快,如果没有在海外设分公司,没有真正投入医疗实体机构建设的,公司运营成本还是可控,熬一熬就能挺过去。据他所知,有机构退租了在城市cbd高档写字楼里租金不菲的办公场地,搬到离市中心稍远一些的地方,或者像壹加健康这样缩小了办公面积,还有的精简团队、适当裁员、轻装上阵。

  但这次疫情持续时间太长、影响范围太广,加上有反复和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一些机构已经倒闭或者处于半停滞状态。“这个比例应该超过了30%。”许万鹏向记者说道。

  疫情期间,在许万鹏认识的同行中,一些有进出口资质的公司利用之前积累的海外资源,开始转做防疫物资进出口生意,以缓解运营压力。一开始,这些机构是全球到处找防疫物资(特别是口罩)进口销售或捐赠到国内,即便是卖也卖得很便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当时国内的防疫工作有积极作用;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后,他们就开始把国内的防疫物资出口到国外。

  许万鹏也在疫情期间,通过一些海外医疗机构买了一批口罩,主要是送给客户和朋友。他认为,这时候更要维护与客户的关系。疫情只是暂时困住了客户出境的脚步,但并没有消除他们的海外医疗需求。最近,随着泰国疫情趋于稳定,政策逐步开放,壹加健康率先与泰国一些知名医疗机构达成协议,制定了一些有价格优势的服务套餐,客户可以以预定的形式团购。

  “客户直接通过团购获得更大优惠,这也能给我们带来一部分现金流和收入,医院也能提前锁定客户名额,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许万鹏举例说,最近几年,中国去海外进行辅助生殖的人数一直在增长,主要还是为了差异化诊疗。疫情一定会过去,行业会有所洗牌,准入门槛也会间接提高。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话的多家机构创始人都对海外医疗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潘呈祥认为,疫情不会改变海外医疗的发展趋势和热度,尤其是在严肃医疗领域,目前各家海外医疗中介公司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伙伴,要合力将市场做大做强。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半年超百位基金经理离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