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银行安康中支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统筹全市金融资源,围绕贫困人口“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从“如何搬”、“如何安置”到“搬后怎么办”、“如何发展”等方面,精准对接需求,大胆探索创新,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9月末,安康市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近60亿元,支持率达87.13%。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安康市累计建设易地搬迁安置区1364个,搬迁群众26.84万户94.1万人,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35%,谱写了陕西乃至全国易地搬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挥金融先导优势 帮助贫困人口“挪穷窝”
人民银行安康中支加强窗口指导,协调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告别大山、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实现脱贫攻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窗口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安康中支结合本地实际,出台《进一步加大扶贫信贷投入的通知》等文件,累计投放及展期扶贫再贷款近12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领域信贷投放,积极对接移民搬迁信贷需求,创新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易地搬迁户住房及附属设施、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需求。
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安康市被确定为政策性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地区。安康市农发行积极发挥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实行办贷优先、计划单列、资金保障、利率优惠、期限延长的支持政策,开发出“搬迁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安康等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搬迁补偿、临时过渡费用等,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如期建成。
引导大银行做精“小生意” 支持搬迁人口“改穷业”
安康市结合本地实际,借助市场力量,在移民搬迁安置区首创以家庭工厂为主要特征的“新社区工厂”,实现了移民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调研时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针对新社区工厂建立初期的困难,人民银行安康中支创新四“专”模式,支持社区工厂发展,保障搬迁人口就业。
单列“专”项工具限额。人民银行安康中支每年单列1亿元的扶贫再贷款和3000万元支小再贷款限额,专项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新社区工厂贷款。
创新“专”属信贷产品。推动建行安康市分行为当地“新社区工厂”量身定制,提供单户最高200万元、最长期限为1年、纯信用、低利率的“新社区工厂贷”,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纯信用的流动资金支持。
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安康中支牵头建立“安康市小微民营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积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联合人社部门出台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困难人群开办“新社区工厂”提供优惠资金支持。
建立“专”享保障机制。推动安康建立“专项补助资金、税费减免、白名单推荐、风险补偿金、市县乡三级专管”等保障机制,为“新社区工厂”营运推广保驾护航。设立创业就业基金,向符合条件的“新社区工厂”提供补贴。
聚焦搬迁地区产业发展 助力贫困人口“拔穷根”
人民银行安康中支协调调动各项金融资源,与搬迁群众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帮助搬迁群众“拔穷根”,开辟致富“新天地”。
新产品助力产业发展。安康市金融系统先后创新了一系列金融产品,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贷动”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壮大。如农行安康分行针对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融资需求,开发了“富硒茶业贷”,截至9月末,安康市累计投放该项贷款2.6亿元,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2500多人脱贫,该产品也被农总行在全国推广。
新改革实现点土成金。安康市平利县是全国“两权”抵押贷款的双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两权”抵押贷款县域金融机构全覆盖。2019年,人民银行安康中支指导平利农商行发放了全省首笔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两权”抵押贷款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增加搬迁农户财产性收入。
新模式深化利益联结。人民银行安康中支引导金融机构在搬迁区打造“股权投资 龙头企业 贫困户 银行信贷”等金融支持模式,搬迁群众通过信贷资金购买生产资料或以劳动力入股带贫企业,同时通过订单生产与带贫企业建立牢固利益联结,进一步拓宽搬迁农户增收渠道。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